(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想必现在有很多小伙伴对于唯识宗方面的知识都比较想要了解,那么今天小好小编就为大家收集了一些关于唯识宗方面的知识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会喜欢哦。
[拼音]:Weishizong
中国佛教宗派之一。创始人为唐玄奘及其弟子窥基(632~682)。这一流派的远祖,是印度的无着(约410~500)和世亲(约420~500),中间经过护法和他的弟子戒贤而传到中国。窥基常住长安慈恩寺,世称慈恩大师,故唯识宗也称为“慈恩宗”。又因为该宗从分析法相入手,以表达“唯识真性”,所以又称“法相宗”或“法相唯识宗”。主要经典依据有六部经和十一部论。六部经是《大方广佛华严经》、《解深密经》、《楞严经》、《厚严经》、《如来出现功德庄严经》、《阿毗达磨经》。十一部论是《瑜伽师地论》、《金刚般若论》、《大乘庄严论》、《集量论》、《摄大乘论》、《十地经论》、《分别瑜伽论》、《辨中边论》、《二十唯识论》、《观所缘缘论》、《阿毗达磨杂集论》。在六部经中,《解深密经》更受重视。玄奘所译《解深密经》为第四次重译。在十一部论中,《瑜伽师地论》为“一本”,其余十部论为“十支”。这些论多为玄奘所译。窥基根据玄奘讲授印度唯识学派的大意,糅合印度瑜伽行派对世亲《唯识三十颂》的十家注释,辑为《成唯识论》。《成唯识论》实际上是唯识宗的纲领性典籍。唯识宗主张“唯识无境”,认为世俗人相信外界事物为真实存在,但在唯识宗看来,那不过是“识”所变现出来的。引起“识”的境界并不是由于有独立于外界的客观物质实体,而是由“识”幻现出境界的影相,再由各个识来认识它。认识,不是主观与客观两者发生关系,只是人们的心认识自己的过程。“外界”只是“唯识所变”。唯识宗认为一般人所谓“境”(外界、对象),并不真正存在,只不过是人们自己的识所变相的“相分”,是人们思想中显现出的外境的形相。他们认为没有离开心而独立的客观事物。唯识宗建立了八识的学说,人死了,别的识都消灭了,只有第八识永存,这构成了轮回的依据。为了消灭轮回之苦,他们提出了“三性”、“三无性”的学说。三性是遍计所执性、依地起性、圆成实性。唯识宗认为人类的正常认识是迷妄的。相信外界为真实,这种认为(计)是偏见、错觉。纠治这种遍计所执性,要接受一切事物没有实体,即“相无性”的原则。唯识宗还教人相信一切事物的现象是由众缘而起,只有接受缘生的学说,就不致以幻为真,就是“生无性”的观点。圆成实性是真如、佛性的另一种说法,接受了圆成实性的说法,即达到“胜义无性”的最高精神境界。“三无性”是针对“三性”学说而提出的。他们全力破除的是遍计所执性;全力证明的是圆成实性,它永远真实,不生不灭,绝对清净。佛教出世的目的,在于追求这样一种精神境界。
唯识宗完全忠实于印度学说。在唐太宗、高宗时期曾风靡一时,前后不过四十年即一蹶不振。辛亥革命(1911)以后至抗日战争以前,唯识学说曾一度流行,不久又消沉。
唐永徽四年(653)和开元四年(716),日本僧人道昭、玄昉先后入唐学法,法相唯识宗传入日本。奈良时期、平安时期较为盛行。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时代变频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联系邮箱: 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