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春分,即一分为二,昼夜平分、寒暑平衡。另外,春分也是平分春季的意思,传统上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的中间,所以春分在古时又被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
春分三候:一候玄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
春分天气渐暖,百木转荣。在春分这一天,人们纷纷出游踏青,放风筝是游玩的重要项目。古时把鹰类猛禽称作“鹞”和“鸢”,风筝大多用绢或纸做成鹰的形状,因此风筝又叫“纸鹞”、“纸鸢”。晚唐时期,人们在纸鸢上加哨子,其鸣如筝如琴,故得名“风筝”或“风琴”。
十二月令图轴-三月(局部)
中国最早出现的风筝是用木材作的,春秋战国时,东周哲人墨翟,曾“费时三年,以木制木鸢,飞升天空”。墨子在鲁山(今山东潍坊境内),“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这是说墨子研究试制了三年,终于用木板制成了一只木鸟,但只飞了一天就坏了。墨子制造的这只“木鹞”就是中国最早的风筝,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风筝,距今已有二千四百年。
墨子把制风筝的事业传给了他的学生鲁班(也称公输班),《墨子·鲁问篇》中说,鲁班根据墨翟的理想和设计,用竹子做风筝。他把竹子劈开削光滑,用火烤弯曲,做成了喜鹊的样子,称为“木鹊”,在空中飞翔达三天之久。《鸿书》上说:“公输班制木鸢以窥宋城”。
中国传统风筝一般分为三大类:软翅风筝、硬翅风筝、板子风筝。北京风筝的品种很多,传说曹雪芹所著的《南鹞北鸢考工志》中就有40多种扎法,现存的一本《北平风筝谱》中收集了200余种北京风筝。在众多的北京风筝中,有一种性能最好,也最具代表性的风筝,就是“沙燕儿”了。它只由5根竹条组成主骨其架结构简练,翅膀为由上下两根竹条在端部弯曲形状特殊的“膀兜”,这样的设计使沙燕儿在风小时能起,风大时也能稳。
明清时期是风筝制造发展的鼎盛期,明清风筝在大小、样式、扎制技术、装饰和放飞技艺上都有了超越前代的。当时的文人亲手扎绘风筝,除自己放飞外,还赠送亲友,并认为这是一种极为风雅的活动。
风筝的吉祥图案运用人物、走兽、花鸟、器物等形象和一些吉祥文字,以民间谚语、吉语及神话故事为题材,寄托人们对幸福、长寿、喜庆等愿望。许多风筝样式都具有吉祥寓意:“福寿双全”、“龙凤呈祥”、“百蝶闹春”、“鲤鱼跳龙门”、“麻姑献寿”、“百鸟朝凤”、“连年有鱼”、“四季平安”等,无一不表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图片来源于网络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时代变频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联系邮箱: 514 676 113@qq.com